在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,巴丹吉林沙漠的黄沙与祁连山的冰雪似乎注定是永恒的对峙。然而,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却在这场对峙中,用一片2.95万公顷的湿地,在戈壁与雪山间织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。这片占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1.6%面积的“戈壁翡翠”,不仅是地理坐标上的“河西锁钥”,更是西北生态防线中跳动的绿色心脏。
锁钥之地:在荒漠与雪山间站稳脚跟
高台县的生态密码,藏在它“黑河中游下段”的特殊位置里。祁连山的冰川融水蜿蜒成黑河,一路奔涌至此时,恰好遭遇巴丹吉林沙漠的南侵。这里既是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叠加区,又是“三北”工程六期的核心攻坚区,如同一位站在风口浪尖的卫士,左手牵着雪山融水的命脉,右手抵着荒漠扩张的锋芒。
曾经,这片关键地带一度“气喘吁吁”:烂河滩上垃圾成堆,湿地萎缩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,沙化土地像蔓延的伤疤吞噬绿洲。当地老人回忆,上世纪末,黑河边的芦苇荡一年比一年稀疏,春天刮起风来,黄沙能把正午的太阳遮成昏黄的月亮。正是这样的危机感,让高台人打响了一场与荒漠争夺生存空间的持久战。
织绿行动:给戈壁披上“生态铠甲”
“治沙不是简单种树,得跟沙漠玩‘围猎’。”治沙推广站干部陈占伟的话里藏着智慧。高台人用“工程压沙+生物固沙”的组合拳,在流动沙丘上先铺麦草方格“锁沙”,再种沙棘、梭梭“固沙”,最后栽杨树、沙枣“护沙”,三步棋下出了千里锁边林。如今,全县森林覆盖率较十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,草原植被盖度超过65%,那些曾经“跑着走”的沙丘,被牢牢摁在了绿色防线外。
湿地修复更是上演“变形记”。城北的垃圾填埋场变身国家城市湿地公园,昔日烂河滩里,人工湿地沉淀池像串起的蓝宝石,让黑河水流经时完成“净化 SPA”;退耕还湿的3000亩土地上,芦苇荡连成绿海,夏季风吹过,沙沙声里能听出十几种鸟叫。生态补水更成“解渴”关键,每年从黑河引来的3000万立方米水,让干涸的沼泽重新泛起涟漪,当地人说:“这水不仅浇活了草,更浇活了整个戈壁的精气神。”
生灵共舞:湿地成了“鸟类国际机场”
“生态好不好,鸟儿最知道。”保护区生态监测站副站长范大龙的望远镜里,藏着高台最生动的成绩单。2024年,8万多只候鸟在这里歇脚,其中300多只大天鹅把湿地当“越冬别墅”,而562只黑鹳组成的“豪门军团”,更是让高台成了全球黑鹳最密集的繁殖地之一。这些“鸟中大熊猫”在红柳丛里筑巢,雏鸟的叫声混着潺潺水声,成了湿地最动听的晨曲。
这背后是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的“黄金节点”优势。作为中亚迁徙通道和中国西部候鸟路线的十字路口,高台湿地就像沙漠里的“五星级服务区”:浅水区有鱼虾,芦苇丛有虫蛹,盐碱地有碱蓬籽,南来北往的鸟儿总能找到“自助餐”。监测数据显示,这里的鸟类种类从十年前的156种增至231种,连罕见的卷羽鹈鹕、玉带海雕也来“打卡”,翅尖划过水面的瞬间,溅起的都是生态改善的水花。
山水相依:一碗祁连雪水的生态接力
祁连山的冰川是高台的“水塔”,黑河是输送养分的“血管”。高台人懂这个理,在黑河两岸种出的20公里护岸林,像给河道系上绿腰带,既能防冲刷,又能过滤泥沙。如今的黑河水,流经高台时透明度提升30%,每一滴都带着雪山的清冽,一路奔向居延海。
这种守护早已融入日常。牧民们放下羊鞭当起生态管护员,巡护时会顺手捡拾垃圾;农民们不再在湿地周边开荒,转而种起枸杞、苁蓉等耐旱经济林,既保水又增收;连小学生都知道,“不能往河里扔石头,那是黑鹳的饮水池”。从治沙人到普通人,每个人都在这场生态接力中跑好自己的一棒。
站在湿地观景台远眺,南边祁连雪山如银屏,北边戈壁黄沙似金毯,中间高台湿地像块绿宝石,被黑河这条蓝丝带轻轻系着。风吹过,芦苇荡里惊起一群白鹭,掠过水面时划出的弧线,恰是高台生态从脆弱到丰饶的轨迹。这片戈壁中的湿地,正用自己的方式,在西北大地上写就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注脚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近日,宾利添越以及欧陆GTC的两款定制限量版车型官图发布,该车是...
日前,车质网从海外媒体获悉,AMGSL43正式于海外上市。新车改...
感谢IT之家网友雨雪载途、肖战割割的线索投递!,武汉大学宣布,武...
,根据韩媒TheElec报道,三星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团队,负责开发...
,华硕推出新款27英寸电竞显示器,新款显示器型号为VG27AQM...
,微软日前面向Dev频道的WindowsInsider项目成员,...